• <li id="a00ug"></li>
    返回
    頂部
    我們已發送驗證鏈接到您的郵箱,請查收并驗證
    沒收到驗證郵件?請確認郵箱是否正確或 重新發送郵件
    確定

    #晨報#7月1日起!瑞士《關于在知識產權法中引入簡化小批量銷毀程序的聯邦法案條例》生效;LGD在美起訴天馬專利侵權

    晨報
    納暮2025-06-24
    #晨報#7月1日起!瑞士《關于在知識產權法中引入簡化小批量銷毀程序的聯邦法案條例》生效;LGD在美起訴天馬專利侵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開庭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2025年6月25日開庭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定于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第十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上海河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鑫緣化工有限公司實用新型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一案。

    特此公告。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定于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下午十四時三十分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第六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江蘇宏寶優特管業制造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南明睿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審被告江蘇宏寶集團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兩案。

    特此公告。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


    #投資者問#


    朗科科技:公司現有涉及數字貨幣的專利共2件(發明1件,實用新型1件)


    有投資者向朗科科技(300042)提問, 您好,貴公司的數字貨幣相關專利是否有相關授權應用,謝謝。

    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公司現有涉及數字貨幣的專利共2件(發明1件,實用新型1件),簡要信息如下:1.專利類型:發明專利;專利名稱:一種NFC數字貨幣交易方法及系統;專利號:2020113497554;法律狀態:專利權有效,授權公告日2024-05-24。2.專利類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名稱:數字貨幣安全交易裝置;專利號:202020508456X;法律狀態:專利權有效,授權公告日2020-09-22。以上專利暫未對外許可授權。(來源:同花順iNews)


    共進股份: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數量1660項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公司一年幾個億的研發費用都研發的啥?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術嗎?一年幾個億的研發費用總不是都研發怎么代工了吧?

    共進股份(603118.SH)6月2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視研發投入,近些年研發費用主要用于網通/數通/移動通信產品升級、新品研發和新技術探索等關鍵領域。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數量1,660項,其中發明專利594件,實用新型專利883件,外觀設計專利183件;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36項,均為自主研發取得。(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IPO那些事兒#


    尚鼎芯IPO:研發投入持續下滑,專利儲備薄弱


    近期,深圳市尚鼎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鼎芯)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金聯資本擔任獨家保薦人。

    尚鼎芯作為一家擬IPO的半導體芯片企業,其研發投入的持續下滑引發市場擔憂。2022年至2024年(報告期內),尚鼎芯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50萬元、730萬元、580萬元,分別占同期收益的5.7%、6.5%、4.8%,其研發投入費用及研發費用率均呈現下滑趨勢,這種“節流式”的研發策略與行業高研發投入的普遍規律形成鮮明對比。

    更值得關注的是,尚鼎芯在招股書中刻意回避與同行的研發數據對比,這種選擇性披露行為暴露出其在技術創新層面的明顯短板。

    橫向對比顯示,尚鼎芯的研發投入規模在行業中處于絕對劣勢。2024年,尚鼎芯的研發費用是東微半導的1/13;新潔能的1/17;宏微科技的1/18;捷捷微電的1/46;揚杰科技的1/73;士蘭微的1/186;華潤微的1/201;聞泰科技的1/310。

    在研發費用率方面,2024年,聞泰科技(12.23%)、華潤微(11.53%)、士蘭微(9.66%)、捷捷微電(9.56%)、宏微科技(8.24%)、東微半導(7.55%)、揚杰科技(7.02%)、新潔能(5.67%),均高于尚鼎芯的4.75%。

    這種差距直接反映在研發人力配置上。截至2024年末,尚鼎芯64人的團隊中研發人員僅占11人,與同業動輒上千人的研發軍團形成強烈反差。

    專利儲備的薄弱進一步印證了尚鼎芯的技術短板。截至2024年末,尚鼎芯持有4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19項集成電路布局設計專有權、15項軟件版權及4項商標。而士蘭微、揚杰科技、宏微科技、新潔能、捷捷微電、東微半導的專利數量分別為1034項、584項、232項、220項、148項、129項,均遠超于尚鼎芯。

    這種技術積累的懸殊差距,導致其在MOSFET這一技術密集型領域僅獲得0.3%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壓縮研發投入的同時,銷售及行政開支卻保持高位,2024年銷售費用同比增幅達15.7%,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資源配置模式,與芯片設計行業“技術驅動市場”的競爭邏輯明顯背離。(來源:集微網)


    #企業知產那些事兒#


    LGD在美起訴天馬專利侵權


    據韓媒報道,LG Display(以下簡稱“LGD”)于當地時間6月13日,向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天馬微電子侵犯其7項專利。

    LGD在訴狀中指出,在2022年7月到2024年12月之間,LGD與天馬微電子存在至少13個汽車LCD面板商業目標的直接競爭,但由于天馬微電子涉嫌通過專利侵權取得價格優勢,導致LGD在競爭中或降低價格,或中標失利。LGD還指出,天馬微電子的手機客戶包括小米、摩托羅拉,其OLED面板技術也涉嫌專利侵權。

    訴狀提到,2011至2015年,雙方共進行了四次會面。但在過程中,天馬微電子負責談判的知識產權高級總監Huang先生離職,導致中斷,2016年由繼任者Di女士從頭開始談判。然而,Di女士在2018年離職,導致談判再次中斷。

    直至2020年,雙方打破僵局再次展開談判,直至2024年也沒有達成協議。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十年間,中國面板企業通過并購、自研、交叉專利以及整合產業鏈等措施,逐漸在LCD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在此情況下,日韓企業的部分產品也涉及使用中國企業的專利。于是,天馬微電子在談判過程中提出:LGD同樣需要取得天馬微電子的專利授權,但LGD方面并不認同,最終導致談判破裂。

    據悉,這不是中、韓面板廠商的第一次專利對決。據資料顯示,三星自2022年便開始打OLED專利戰,分別在中國、美國起訴京東方、TCL華星、天馬微電子等中國面板企業,上述企業也采取了反訴、專利無效申請等應對措施。今年3月1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最終裁決京東方等企業未違反337條款,駁回了三星提出的禁售令請求。

    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周期后,全球面板產業自去年開始回暖。在此背景下韓國兩大面板企業下場發起專利戰,代表著面板行業的競爭進入一個新階段。(來源:華爾街科技眼)


    #知產大省那些事兒#


    粵港澳大灣區授權發明專利占全國的比重超15%

    6月19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發布《2025年度中國區域科創力全景解析——粵港澳大灣區篇》(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科創表現、行業特征、企業格局等維度對該區域科創力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共有16.4萬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授權量相較2023年同比增長17.5%。對比全國,全國發明專利年授權量同比增長了13.3%,大灣區增速跑贏全國平均值。此外,2024年,全國15.7%的授權發明專利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主體,彰顯了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底色。

    報告還顯示,在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呈現出明顯的“企業驅動型”特征。大灣區上市企業研發投入規模達4857億元,占全國上市企業研發投入總量的18.4%。從增速看,大灣區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2.3%,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布的維度看,依照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粵港澳大灣區研發主體更多聚焦在半導體和通信領域的科技創新。據統計,2024年大灣區半導體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達2.8萬件、通信領域達2.7萬件,分別占全國同領域發明專利年申請量的15.5%和19.6%,相較往年的全國占比均提升約1個百分點。

    從科創企業格局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為186家和1922家。從海外專利布局規模的維度看,大灣區“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的平均PCT專利量分別約為188.3件和5.2件。對比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大灣區“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在海外專利布局上均顯著領先。(來源:證券時報網)


    財政安排2850萬元項目經費賦能內蒙古知識產權保護升級


    從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獲悉:2025年,自治區財政安排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保護項目經費2850萬元,支持自治區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水平升級。

    通過財政賦能,內蒙古知識產權保護升級的行動一直在進行。去年以來,自治區財政依托食品安全溯源平臺推進地理標志產品溯源,支持開展資源普查、統一認定及保護工程建設。僅2024年,全區新增3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23家企業獲準使用專用標志,“阿爾山礦泉水”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定,“蘇尼特羊肉”入選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同時,自治區財政聚焦民生及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專利、非正常專利申請及惡意搶注商標等行為。2024年,全區共查處519件商標侵權假冒案件、33件假冒專利案件,辦理19件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有力維護了企業知識產權。(來源:金臺資訊)


    #知識產權那些事兒#


    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擬增加關于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規定


    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即將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黃海華23日在記者會上說,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增加關于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規定。

    黃海華表示,根據各方面意見,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擬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貫徹黨中央關于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精神,增加關于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規定,修改完善治理平臺“內卷式”競爭方面的規定。

    二是,修改完善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相關規定,明確市場監管部門的反不正當競爭工作職責。

    三是,完善平臺經營者處置平臺內經營者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義務。

    四是,對于將他人商標作為字號使用以及將他人商品名稱、企業名稱設置為搜索關鍵詞等行為,構成混淆類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標準,予以進一步明確。

    五是,明確侵害數據權益和惡意交易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構成要件。

    六是,著重解決大型企業等經營者濫用相對優勢地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提高行政處罰機關層級。

    黃海華表示,本次修法針對網絡領域競爭新情況新特點,進一步完善了相關規定。針對實踐中比較突出的平臺“內卷式”競爭,修訂草案明確平臺經營者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按照其定價規則,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擾亂市場競爭秩序。

    他指出,修訂草案還規定經營者不得濫用平臺規則,直接或者指使他人對其他經營者實施虛假交易、虛假評價或者惡意退貨等行為,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競爭秩序。(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外知產那些事兒#


    因商標糾紛遭法院禁令,OpenAI 撤下與蘋果前首席設計官喬納森 伊夫合作相關的宣傳材料


    此前,OpenAI曾發布了一段宣傳視頻,展示其首席執行官薩姆 奧爾特曼(Sam Altman)與蘋果前首席設計官喬納森?伊夫(Jony Ive)之間的合作友誼,以及OpenAI以65億美元(現匯率約合466.88億元人民幣)收購伊夫與奧爾特曼共同創立的設備初創公司io的交易。然而,這段視頻目前已從OpenAI的官方網站及YouTube頁面撤下。

    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收購計劃出現了問題,或者伊夫在OpenAI的設計工作規劃有所變動?根據彭博社記者馬克 古爾曼(Mark Gurman)的報道,收購計劃仍在正常推進,收購案并未終止或出現類似問題。古爾曼指出,視頻被撤下的真正原因是法院下達了禁令,要求OpenAI撤回所有涉及“io”名稱的宣傳材料。

    OpenAI隨后確認了這一說法,并在其舊公告頁面更新聲明稱:“因iyO就我們使用‘io’名稱提出商標投訴,法院下達了禁令,導致該頁面暫時下線。我們不同意該投訴,并正在評估我們的應對方案?!惫就瑫r強調,這一事件并不影響與io的收購交易。

    據了解,此次商標糾紛的另一方iyO,是一家從谷歌母公司Alphabet X“登月工廠”孵化出的公司。iyO的首款產品是一套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耳機。據彭博社法律頻道早前報道,iyO已對OpenAI提起商標訴訟,而法官似乎對iyO的觀點表示認可,認為OpenAI的宣傳視頻可能已經導致消費者混淆。

    目前,盡管該視頻在OpenAI官方渠道已無法查看,但至少在X社交平臺上,該視頻仍可觀看。(來源:IT之家)


    7月1日起!瑞士《關于在知識產權法中引入簡化小批量銷毀程序的聯邦法案條例》生效


    瑞士聯邦委員會于2025年5月14日通過了《關于在知識產權法中引入簡化小批量銷毀程序的聯邦法案條例》,旨在簡化小批量假冒產品的銷毀程序。該條例將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來源:集佳知識產權)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晨報#7月1日起!瑞士《關于在知識產權法中引入簡化小批量銷毀程序的聯邦法案條例》生效;LGD在美起訴天馬專利侵權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今日報名截止!尋找2024年“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活動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

    本文來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為/news_39984.html,發布時間為2025-06-24 10:32:12。
    我也說兩句
    還可以輸入140個字
    我要評論
    相關文章
    国产人碰人摸人澡人视频_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_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_天啪天天久久99久久
  • <li id="a00u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