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已然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領域。2024年是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一年,同時也是人工智能版權領域充滿挑戰與突破的一年。從智能算法的優化到機器學習的深化,從自然語言處理的精進到計算機視覺的拓展,這一年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技術的邊界,也為社會帶來了諸多變革與機遇。此外,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的廣泛應用,版權問題逐漸成為焦點。從國內外的司法實踐來看,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可版權性以及侵權責任等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例如,美國法院在多個案件中明確了完全由AI生成的作品因缺乏人類作者身份而不受版權保護。在中國,2024年也出現了多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如廣州互聯網法院對全球首例生成式AI服務侵犯著作權案作出判決,認定被告AI平臺侵犯了原告的復制權和改編權。此外,北京互聯網法院也對首例“AI聲音侵權案”作出判決,明確了AI生成聲音的侵權責任。這些案例不僅為人工智能版權保護提供了司法實踐的參考,也為相關法律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課題。
回顧2024年,IPR Daily收到了一系列關于人工智能的精彩投稿,這些文章不僅涵蓋了前沿技術的探索,也包含了對人工智能在實際應用中的深刻洞察,為我們勾勒出了人工智能在當下與未來的發展脈絡。
1、作者:李鴻儒 好麗友中國區知產負責人
2、作者:楊思雪 楊淼 北京金山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3、作者:余剛 李慧 康信知識產權
4、作者:陳靜
5、作者:吳子芳 北京市融泰律師事務所
6、作者:吳尊杰 美國波士頓大學法學碩士
7、作者:趙劍峰 坦佩雷大學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