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褚福海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原標題:從維權的角度看新修訂《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的三個變化
新修訂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于2021年1月19日公布并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本文從維權的角度看新修訂《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的三個變化。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是在1991年5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后,由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2012年11月9日進行第一次修訂,2020年12月14日經國務院第二次修訂。新修訂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于2021年1月19日公布并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修訂前,該規定共34條,修訂后變為26條。
此次修訂的背景是深化“放管服”(所謂“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修訂的目的是提高企業開辦便利性、降低企業開辦成本、更大激發市場活力。
從維權的角度看新修訂《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主要有如下三個變化:
首先,本次修改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全面確立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制度。修訂后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十六條規定:“企業名稱由申請人自主申報。申請人可以通過企業名稱申報系統或者在企業登記機關服務窗口提交有關信息和材料,對擬定的企業名稱進行查詢、比對和篩選,選取符合本規定要求的企業名稱。申請人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并承諾因其企業名稱與他人企業名稱近似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自主申報制度賦予企業名稱自主選擇權,改變過去的企業名稱預先核準制度,這體現了“放”。但“放”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本次修改明確了申請人要承諾因其企業名稱與他人企業名稱近似侵權他人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可以說“放”中有“管”,“放”是為了更好的“管”。
其次,本次修改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明確了使用企業名稱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新規第二十三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使用企業名稱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誠實守信,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企業名稱,是區分不同企業之間的重要標識,也是企業品牌宣傳的載體。企業名稱本身(尤其是字號)就是企業品牌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商標等有著密切的聯系。近年來因企業名稱與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相沖突的民事糾紛越來越多。
毋庸置疑,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是重要的合法民事權益,因此,使用企業名稱不得損害他人在先的商標權、著作權。企業名稱是自主申報的,且企業名稱受《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等法規調整,而商標注冊是經過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后由商標局授予注冊商標專用權,且商標受《商標法》等法律調整。這樣,二者獲權的方式和調整的法律法規不同,二者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沖突。為了避免企業名稱與他人在先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相沖突,申請人在申請企業名稱前,需要到中國商標網等數據庫中進行檢索,確定其申請的企業名稱及字號是否侵犯他人在先商標權后再申請登記企業名稱。目前全國企業名稱管理系統和商標注冊管理系統之間沒有建立數據交流通道,這可能是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企業名稱自主申報與著作權自動取得之間的問題,依然突出。原因是著作權是作者創作完成后自動取得的,不需要登記,也就不存在全國統一的著作權數據庫,因此,申請人在申請登記企業名稱前,無法就企業名稱是否侵犯在先著作權進行檢索。這也是今后需要探索和改進的地方。
他人的合法權益除了商標權、著作權外,還包括企業名稱權。企業對其在先合法登記的企業名稱依法享有企業名稱權。為了解決企業名稱權之間的沖突,我國實現了省市縣三級企業名稱庫全部向社會開放。因此,企業申請企業名稱,可以事先登錄企業名稱庫,了解現有企業已經用了哪些名稱,申請人擬申請登記的企業名稱是否與他人在先企業名稱沖突。但是由于我們企業名稱登記是分區登記,分級管理,且全國企業主體數量龐大,有的企業名稱申請人主觀上存在傍名牌的惡意,現實中確實出現了不少企業名稱爭議的案例。本次修改增加了企業名稱爭議的處理機制。新規第二十一條規定:“企業認為其他企業名稱侵犯本企業名稱合法權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請求為涉嫌侵權企業辦理登記的企業登記機關處理。企業登記機關受理申請后,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企業登記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行政裁決?!毙乱幍诙龡l規定,“……人民法院或者企業登記機關依法認定企業名稱應當停止使用的,企業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或者企業登記機關的處理決定之日起30日內辦理企業名稱變更登記。名稱變更前,由企業登記機關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代替其名稱。企業逾期未辦理變更登記的,企業登記機關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完成變更登記后,企業登記機關將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痹摋l規定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八條相銜接,這也說明我國法律法規加大了對惡意侵權人的懲處力度。
最后,本次修改還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放開了對“企業名稱轉讓或者授權他人使用”的限制。新規第十九條規定,“企業名稱轉讓或者授權他人使用的,相關企業應當依法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將自己的企業名稱授權他人使用,擴大生產經營,提高企業名稱知名度。當然,企業需要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其授權使用企業名稱的情況。筆者認為,這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挑戰。重大機遇是指企業的自主權增大,連唯一的企業名稱都可以授權他人使用,以此增加規模效應,連鎖效應。重大挑戰是指以企業名稱授權使用引起的商標侵權行為可能增加,以企業名稱授權使用引起的混淆誤認和虛假宣傳行為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樣可能增加。授權方在授權他人使用其唯一企業名稱的同時,如何有效管理被授權方,維護自己企業名稱所承載的商譽,避免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是擺在企業名稱授權方的重大問題。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褚福海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從維權的角度看新修訂《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的三個變化(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青年有為!尋找2021年“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活動正式啟動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