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中興通訊首席法務官申楠:對企業法務工作的幾點感受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法務工作尤是如此。
以我個人的經歷而言,我在接手中興通訊的首席法務官職位前做過八年的知識產權工作,對于人們常道的“越老越吃香”的法務崗位,我也尚處于修煉階段。而職業經歷恰好趕上了企業法務職業蓬勃發展的十年,我希望借此機會向行業同仁分享和交流我對于法務職業的修煉感言。
說句實話,企業法務這條路不好走,我的同事們常說法務工作太過操心、催人衰老。毫無疑問,企業法務工作是有苦難言的。不像外部律師的“挽狂瀾于既倒”、通過“擺平事”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內部律師就像“大橋上的欄桿”,不出事的時候你完全無法感知他的存在。企業法務也很難通過假設性的方式和“如果不按我說的做公司將蒙受何等損失”的話術來向同事和領導進行價值展示,這種價值貢獻的隱含性著實苦惱著一眾法務同事。同時法務的工作性質又決定了它是孤獨而細瑣的,大多數企業尚不足以配備建制齊全的法律合規部,法務在合同談判中也多是“一個人在戰斗”,而徹夜面對數百頁的合同反復地“咬文嚼字”更是法務人的日常,在公司內部法務不是在與業務單位溝通就是在去溝通的路上,這一切都讓法務成為了一個“吃辛苦飯”的職業。但拋開這些苦楚,實際上企業法務職業又擁有著巨大的誘惑,尤其是大企業的法務擁有的充沛資源的調動能力,能夠與行業最精英的外部律師和咨詢顧問切磋學習,有機會從大企業的復雜業務中親歷前沿的法律問題和大型的國際爭端解決。這不論是對法律思維的形成還是綜合能力的打造都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么眾多的法律畢業生選擇企業法務作為職業生涯的第一站。
和醫生一樣,法務工作也高度仰仗經驗、能力甚至心態的打磨,企業法務需要不斷地精進學習,持續完善自身崗位競爭力并打造職業護城河,才能在這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那么,如何修煉企業法務的內功,在此筆者分享幾點感受,與諸位共同探討。
01、企業法務的第一要務就是全面的風險治理
企業是經濟組織,雇傭法務人員的目的也很單純,那就是要“保平安”;而正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企業法務也應該“想企業主之所想、急企業主之所急”,用專業能力為公司業務保駕護航。在這個意義上企業法務與其他職能部門一樣,以護衛艦的身份保護整個艦隊的航行安全,從法律風險防控的角度支撐公司業務的健康發展。作為公司經營的“守夜人”,企業法務還要具備大局觀、進行全面的風險治理,做公司業務風險的識別者、上報者和推動改進者。
同為法律職業共同體中的一員,企業法務的角色與學者或律師有著先天的不同和獨特的魅力,不同于學者對于理論概念的深耕和律師對于具體實務的操作,法務人員具備“鑒賞家”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點,需要對戰場局勢進行周密考量,并契合企業的需要進行價值判斷。小到特定合同中爭議解決方式的選擇,大到如企業整體的知識產權布局與戰略選擇,都是企業法務的獨立價值和不可替換的角色。正如已成功轉型企業法務的方達創始合伙人周志峰所說,“外部律師決定行業走多快、內部律師決定行業走多遠”。企業法務有機會把想法變成現實,通過深度參與具體法律問題的解決,以自己人的身份從企業需求出發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利益訴求的策略與方案。
企業法務應當做的“全面的風險治理”,是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救火隊員”角色,只在企業需要或事態緊急的時候才施以援手、嶄露頭角。好的企業法務應立志做“保健醫生”,秉持“上醫治未病”的理念為企業經營的航程打好提前哨和埋伏。即使是訓練有素的消防隊,平時之功也是更多放在宣貫消防意識和增設防火設施上,而不單純放在訓練爬梯速度或操練消防器具。好的消防隊員不應為多少次“死里逃生”而津津樂道,好的企業法務也不應為贏了多少案件而沾沾自喜。事發后的救火頂多算是“重要緊急”,但從時間管理的角度來看,長期業績規劃等“重要不緊急”的事項反而應該占到我們時間的大多數,它能指引我們往哪里去。法務要伴隨企業成長,要全面的預防、研判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
02、企業法務需要著力提升“四大能力”
我們常說“專業是立身之本”,對于“靠著辛苦賺錢、難以一夜暴富”的企業法務更是如此。當然,各類非創意型工作都仰仗能力的打磨,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也是強調專業技藝的精進。前些年,企業普遍對法務工作沒能提起足夠的重視,但隨著近些年進出口管制、數據保護和反壟斷等領域新法頻出、執法動作不斷的新趨勢,合規的到來為法律服務市場帶來了新的啟發,各家企業也加大了對法務崗位的需求。但行業的快速發展時期實際上也是“去偽存真”的快速洗牌期,只有那些真正洞悉政策導向、全面管控企業風險的資深法務能夠在這場洪流中茁壯成長。企業法務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能夠伴隨企業成長,用能力來平衡企業經營效率和風險管理。而法律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法務人員需要不斷學習以打磨自身能力,而優秀的法務需要著力提升“四大能力”:一、判斷業務風險的知察能力;二、場景規則對照的盡調能力;三、提出解決方案的籌劃能力;四、推動方案落實的閉環能力。
判斷業務風險的知察能力是風險管理行業的基礎能力,也是企業法務作為經營風險識別者角色的核心能力。它要求基于經驗性質的多參與實戰和業務,通過眾多的案例來喂養出敏銳的嗅覺和絕佳的品味;場景與規則對照的盡調能力是挖掘事項本質和痛點的關鍵能力,它要求法務從海量的法律法規、判例和證據材料中積極尋找突破口,去偽存真地找出適用法和解決方案;而提出解決方案的籌劃能力則是法律合規崗位發揮價值的重要基石,也是一項極其考驗功力的能力,它需法務人員拿捏好風險控制與商業自由度之間的平衡關系。所謂籌劃是要求在合法合規框架下積極探索降低管理成本或提升商業效益的空間;推動方案落地的閉環能力是最易被忽視但極其重要的一項能力,沒有它再好的設想也是空談。電影《八佰》背后“淞滬會戰”即殘酷而深刻的體現了這項能力。被寄予厚望的蘇嘉與吳福國防工事號稱“東方的馬其諾防線”,因缺乏質量管理和閉環使得該工事淪為“豆腐渣工程”,無法起到抵御日軍進攻的實效,足見方案落地和閉環的重要性。
03、企業法務要勇闖企業治理的深水區
隨著近年來各行各業管理理念的現代化轉型,人們說治理多過管理。治理與管理的不同在于它的過程性、主動性和雙向性。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界正逐步將法律管理或合規管理加到企業治理的框架中,與其他管理域和管理角色協調配合促進組織效益的最大化。防控法律風險的天職決定法務的工作是孤獨的,甚至需經歷與業務人員的頻頻沖突,法務要有自己價值追求和原則堅守,既不要怕“坐冷板凳”也不要擔心內部摩擦。長袖善舞的法務人員是能夠從老板和業務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并清楚的知道如何與風險和平共處。法務在“擔君之憂”之余還應有“節君之流”的觀念,以有限的資源化解問題和危機,珍惜企業的信任與期待,以行動守護多數人的利益。如果說好的設計不應讓用戶察覺到它的存在,那么好的法務工作也應當是化風險于無形?,F代企業治理對企業主的綜合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行業的發展也拉高了準入門檻和治理難度。我們常說企業治理已進入“深水區”其實也是強調行業風向的變幻莫測,監管雙方角色彼此博弈的長期性和企業主對于法務商業思維的要求和期待。
“深水區”的工作難度大家都能喊出來,但只有企業法務有機會實踐他的理念和思路,法務人員因為“自己人”屬性能夠擁有更多的操盤機會。過去企業法務把自己定位為消極的“顧問”,也即縱使法務表達了意見或提示了風險,企業主也“可聽可不聽”;而“深水區”或現代法務管理要求我們做積極介入、預防和限制的“治理角色”甚至“執法角色”,首席法務官或首席合規官的崗位設置也是強調管理職能上的強化和法務定位觀念上的轉變。中興通訊在“深水區”治理方面已頗有成果,高管法律顧問、風險日歷和風險地圖都是我們在這方面的良好實踐,我們還通過“能力內化”來提升法務執業能力的同時降低了對外部律師的不合理依賴。在我們的業務中法務與律師也不再是單純的委托關系,而是共同解決重大案件、促成大宗交易的合作伙伴,這種職業共同體下的共生關系也因為彼此的切磋與交流變得緊密。
回過頭來看法務職業,也許法律職業自從選擇之初就注定是一場職業能力的修行之路,對于企業法務而言也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能順利實現突圍和精進。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相信這條修行之路上每一位法務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和一生的追求。
來源:合規小叨客
作者:申楠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務官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中興通訊首席法務官申楠:對企業法務工作的幾點感受(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青年有為!尋找2021年“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活動正式啟動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合規小叨客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