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平行進口商品的知識產權糾紛如何定性?
平行進口商品的知識產權糾紛定性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較大爭議。7月9日,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沙自貿區法院”)公開宣判廣東自貿區首批涉平行進口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法院認定涉案產品平行進口不違法,駁回了原告歐寶公司的全部訴求。
歐寶公司是德國OBO Bettermann GmbH& Co.KG.公司(以下簡稱德國OBO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資子公司。歐寶公司訴稱,德國OBO公司分別于2006年、2011年在中國陸續分別取得第3214870號“OBO”、第G663678號“OBO”注冊商標。德國OBO公司授權歐寶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排他性使用上述注冊商標,同時授權歐寶公司單獨以自己名義進行商標維權。
據歐寶公司稱,其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OBO系列品牌防雷器均從德國進口,再自行銷售或通過區域授權經銷商銷售。歐寶公司在2017年12月發現,施富公司出售標有涉案商標的防雷器用于某個大型建筑項目,而這些防雷器并非歐寶公司或其經銷商所售。
施富公司辯稱,涉案產品均由德國OBO公司授權的企業生產,其通過合法報關手續從新加坡合法經銷商處進口,涉案產品屬于正品而非假冒產品。施富公司沒有侵犯歐寶公司的商標權利,亦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據介紹,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平行進口”界定為“沒有經過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同意,將國外合法生產的產品進口到國內”,并認為對于平行進口,“部分國家允許,部分國家禁止”。平行進口的特點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平行進口商品是合法獲得的,不是走私的;第二,平行進口商品的價格往往低于代理商價格;第三,平行進口商品是同品牌“正宗商品”,而并非假貨、冒牌貨。
目前,我國部分自貿區,如南沙自貿區正在開展平行進口車的試點工作,對平行進口車的銷售監管,以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內容作出了相應的規定。然而,對于其他類型的平行進口產品,我國尚未出臺相關法律文件,本案中的防雷器正是如此。
法院審理后認為,施富公司銷售的進口產品均由德國OBO公司生產,屬于正品。司法實踐中,施富公司銷售的進口產品屬于“平行進口”產品。我國商標法對此類產品的定義和合法性尚無相關明確規定,亦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在進口產品和國內產品不存在實質性差異的情況下,銷售可與國內產品相互替代的涉案進口產品并不損害商標質量保證功能。施富公司通過正常的交易行為進口了由德國OBO公司生產或授權生產的涉案產品,履行了正常的進口報關手續,并未違反我國公共政策和法律禁止性規定,不應受到司法否定性評價。
此外,施富公司的平行進口行為沒有損害或扭曲經營者和消費者在市場中享有的選擇權,故亦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綜上,南沙自貿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判決駁回歐寶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據悉,該批案件的處理將為同類案件提供寶貴的審判經驗,亦將對相關行業的經營模式起到一定指引作用。
來源:法制日報
記者:章寧旦 通訊員 王君 梁穎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推薦閱讀(點擊圖文,閱讀全文)
嘉賓寄語CPIPS 2019:相約第四屆中國醫藥知識產權峰會2019(10月23-25,上海)
開年重磅!尋找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40 Under 40)
“投稿”請投郵箱“iprdaily@163.com”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產業服務平臺,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人,用戶匯聚了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成長型科技企業IP高管、研發人員、法務、政府機構、律所、事務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萬產業用戶(國內25萬+海外30萬);同時擁有近百萬條高質量的技術資源+專利資源,通過媒體構建全球知識產權資產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獲啟賦資本領投和天使匯跟投的Pre-A輪融資。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法制日報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