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a00ug"></li>
    返回
    頂部
    我們已發送驗證鏈接到您的郵箱,請查收并驗證
    沒收到驗證郵件?請確認郵箱是否正確或 重新發送郵件
    確定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產業
    小知2016-02-03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IPR Daily,知識產權第一新銳媒體


    事件1:《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重磅發布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1月26日,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課題組在京發布《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藍皮書顯示,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和學習趕超,中國已成為世界知識產權大國,但仍不是知識產權強國。知識產權創造規模大效益小,數量多質量低,尤其表現在知識產權海外表現、知識產權強度指標以及知識產權貿易方面。

    事件點評:《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這是國內首次從知識產權行業研究的角度發布專業報告,也是全面介紹中國知識產權業發展狀況的第一份藍皮書。立足于數據和事實,藍皮書得出諸多中國知識產權的九個重點結論,并預測未來中國知識產權創造將繼續保持中高速發展態勢,發展方向將由增加數量轉向提升質量。


    事件2:“中國好聲音”現版權爭奪戰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已經播完四季的《中國好聲音》,近日遭遇版權紛爭。前日,《The Voice Of…》的模式創造者和擁有人TalpaGlobal BV發表聲明,稱已在122日向星空華文中國傳媒(燦星制作母公司)提出了臨時禁止令,禁止后者制作及播放《中國好聲音》第五季節目。昨日上午,燦星制作回復稱:Talpa公司行為意在索要高達每年數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模式費,違反國際慣例。

    事件點評:“中國好聲音”版權糾紛背后源于引進綜藝模式在國內取得較大成功,與此同時面臨著版權費用逐年增加,版權費四年從200萬人民幣漲到6000萬美元。與此同時,版權糾紛的同時也存在“中國好聲音”商標使用之爭,國內制作公司和電視臺必須意識到了購買正版模式和原創版權的重要性。

    事件3:上萬家企業參與知識產權貫標工作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1月27日,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上萬家企業參與知識產權貫標工作,400多家服務機構開展貫標服務。共培養認證審核人員上千名、企業管理人員上萬名,審核企業1239家,發證1125張。 

    事件點評:企業知識產權貫標就是貫徹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建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規范體系,幫助企業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對知識產權的科學管理和戰略運用,提高核心競爭力。


    事件42015年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突破560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2015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進展明顯。全國新增專利權質押金額560億元,惠及兩千余家企業。對其中20項質押融資項目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相關企業當年累計新增銷售額37.7億元、利潤3.2億元。

    事件點評:專利權質押融資對于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創新成果運用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加快完善服務機制,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全面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政策和業務指導,探索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分析、質押融資風險管理以及質物處置等工作。


    事件4: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5年審結4128件案件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2015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8758件,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128件,取消個案匯報,合議庭可自行選擇向法官專業會議、調研小組等進行咨詢,實現司法審判去行政化。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實行“院長開庭周”,院庭長審結案件占全院結案數量的11.8%,院庭長辦案實現常態化、制度化。

    事件點評: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為破除長期以來法院院庭長“判而不審”的頑疾,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司法責任制,探索創新新型的司法審判制度,有效提高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效率,統一司法審判標準。


    事件5:浙江民企贏得美國專利訴訟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日本Kaneka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訴訟,要求對浙江醫藥發起337調查。經過一系列廣泛積極應訴,浙江醫藥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為期兩周的審判中獲勝。美國休斯敦聯邦地區法院日前作出最終判決,判定浙江醫藥(60021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醫藥”)及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公司并未侵犯日本Kaneka公司輔酶Q10工藝專利。

    事件點評:經過四年艱難的訴訟,浙江醫藥捷報頻傳,表明中國企業也能夠在美國獲得專利訴訟的勝利。除了應訴,中國企業也可以主動出擊,通過向美國法院或者美國專利局申請裁定對方專利無效來贏得訴訟。只要證據充分,律師專業,應訴得當,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一樣都會獲得公正的判決。


    事件6:美媒認為中國“造不出圓珠筆球珠”的問題在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美國福布斯網文章有報道稱,中國無法制造圓珠筆球珠的原因在于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復雜問題。中國在某些關鍵性工業技術方面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國有和私人制造商不愿意投資于研發。由于缺少知識產權保護,其他競爭對手會競相抄襲,這些研發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帶來利潤和額外的市場份額。

    事件點評:“圓珠筆球珠”引發世界對于中國創新能力的關注,更引發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中國必須保護企業家進行創新的源動力,保護知識產權使創新投入獲取豐厚的利潤回報,而不是競爭對手競相抄襲,使投資沒有收益。


    事件7:一把“靜音門鎖”擁有268項專利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廣東名門鎖業聚焦靜音門鎖,開啟行業靜音時代,至今已擁有268項國家專利,專利申請進入歐盟、美國,門鎖靜音技術全球領先。先后獲評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十大鎖王、“年度最佳品類創新獎”等榮譽,成為制鎖行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起草的組長單位。

    事件點評:名門鎖業通過創新領跑行業發展,通過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塑造,開創門鎖靜音時代。企業應當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加大研發投入申請知識產權,提升產品技術水平,保護自己的產品市場。


    事件8:諾基亞與三星和解專利糾紛獲數億歐元專利費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路透社報道,諾基亞和三星和解了專利糾紛,諾基亞稱,仲裁判決將使其專利許可收入增加數億歐元。國際商會仲裁法庭下達了強制性仲裁書。這項仲裁包涵了諾基亞專利部門Nokia Technologies部分截至到2018年底的專利案件。諾基亞也將繼續同三星討論其他被涉及的專利侵權案件。

    事件點評:作為曾經的全球手機市場霸主,諾基亞目前專注于發展電信網絡設備業務,但依舊擁有大量手機專利,并且掌握手機領域諸多的基礎專利,這些專利對諾基亞的營收仍有較大貢獻。


    事件9:德國實體書店市場份額持續攀升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2014年,德國圖書產業銷售額小幅度下降了2.2%,降至93.2億歐元。傳統的實體書店銷售額為45.8億歐元,所占行業市場份額繼續攀升,由2013年的48.6%升至2014年的49.2%。而網絡書店的銷售額和所占市場份額繼續下降,銷售額為15.1億歐元,較2013年下降了3.1%,所占市場份額降至16.2%。出版社直銷銷售額為19億歐元,所占市場份額為20.4%。

    事件點評:互聯網時代,傳統圖書產業都紛紛擔心網絡圖書市場會極大的影響傳統的實體書店,但德國的實例證明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傳統圖書產業仍是熱門產業,并且其圖書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非常重大,非常值得我們中國的圖書產業學習。


    事件10:美國批評蘋果專利霸道:槍斃他人創新


    知識產權一周十大事件(1月25日-31日)


    事件簡介:據《福布斯》網站報道,蘋果公司不光是擁有大量專利,它對別家公司提出的專利申請反駁得也最厲害。有報道指出,自20129月起,蘋果在美國專利審理和上訴委員會(PTAB)提交了252份反對意見,比排名第二的三星公司多出了近100份。排在蘋果三星之后的依次為谷歌、LG,以及微軟。

    事件點評:蘋果向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提交的專利無效挑戰也最多,遠超其他公司,蘋果一邊揮舞專利大棒,一邊想毀掉不少專利。PTAB的存在也備受爭議,批評者為,PTAB扼殺了專利,成為大型科技公司打壓弱小發明人的一種手段。



    來源:北京強國知識產權研究院

    作者:張思重編輯點評

    本文來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為/news_11848.html,發布時間為2016-02-03 10:03:42。
    我也說兩句
    還可以輸入140個字
    我要評論
    相關文章
    国产人碰人摸人澡人视频_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_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_天啪天天久久99久久
  • <li id="a00u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