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全球大背景下,中國公司更應該抱團取暖,而不是自相殘殺?!?/b>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供稿:三言Pro
2025年6月12日,慕尼黑地方法院的一名發言人證實,大唐移動在德國法院對小米發起了三項專利訴訟。
此次涉及的專利均為LTE/4G技術,分別是:EP2237607(用于實現小區切換的方法和裝置),EP3713313(上行功率控制方法,以及移動通信終端);EP2315369(自適應調制和編碼的方法和裝置)。
這也是繼去年聯想在英國起訴中興通訊,希望就許可費率進行法院裁決之后,中國企業再一次選擇在域外司法管轄區解決有關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案件。
去年聯想在英國起訴中興,在國內就曾引起廣泛爭議,兩家中國公司之間的專利糾紛,卻選擇在域外司法管轄區提起訴訟,不利于我國提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話語權。
中興當時回應中也提到:“基于對聯想作為中國公司的信任,一直對采取協商以外的合法維權措施保持審慎、克制的態度。此番聯想遠赴英國進行訴訟,我們難以理解但表示尊重?!?br>
實際上,從過往情況來看,這樣的專利糾紛完全可以在中國司法體系下協商/訴訟解決。
例如在2023年初,華為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處理請求,推動解決其與小米公司長期未能解決的全球專利許可費談判問題。2023年9月13日,華為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從過往慣例來看,通訊企業之間展開專利訴訟屬于行業常態,從2G、3G、4G到5G,許多通信廠商都積累了大量必要專利,智能手機終端很難繞開,協商談判不一致的情況下,往往通過訴訟解決。
但是通訊企業之間幾乎都有一個默契,就是兩個相同國家的企業專利糾紛,應該優先通過本國司法體系解決,而不是優先通過域外司法轄區解決。
據業內人士透露,去年聯想中興的專利糾紛案,后續雙方已經撤銷或停止海外訴訟回歸談判。
近年來,隨著逆全球化的風潮襲來,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頻繁遭遇西方企業的狙擊。作為兩家中國公司,大唐跑到德國打官司,甚至申請在當地禁止銷售小米產品,不僅難以達成合理的結果,反而可能導致兩敗俱傷。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全球大背景下,中國公司更應該抱團取暖,而不是自相殘殺。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4年)》顯示,2024年共有5家中國公司上榜全球5G專利排名前十,其中大唐移動排名第十,落后小米集團2位。
據公開資料查詢,大唐移動目前與蘋果、三星和聯想達成了專利授權,尚無信息顯示其與OPPO、vivo、傳音等中國公司達成授權協議。而小米和OPPO、vivo、傳音四家廠商分別占據全球手機銷售排名的第3、第4、第5、6名。
在業內人士看來,小米OV是目前國內成功出海的代表企業,大唐移動作為一家中國公司,在海外通過4G專利起訴中國品牌的形式不值得提倡,雙方更應該回到談判桌前進行溝通達成共贏,或通過商議在國內的司法或行政體系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來保證雙方的利益。
(原標題:大唐移動起訴小米,兩家中國公司專利糾紛,為何去德國打官司?)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供稿:三言Pro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大唐移動起訴小米,兩家中國公司專利糾紛,為何去德國打官司?(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