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近期,筆者事務所代理我國知名能源公司在巴基斯坦應對商標侵權糾紛系列案件,在行政和訴訟領域取得全面成功,打擊了侵權行為,銷毀了侵權物品,為企業在巴基斯坦的貿易清除了障礙。本文將以該系列案件為例,介紹巴基斯坦商標侵權糾紛的應對策略?!?/strong>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任羽瀟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近期,筆者事務所代理我國知名能源公司在巴基斯坦應對商標侵權糾紛系列案件,在行政和訴訟領域取得全面成功,打擊了侵權行為,銷毀了侵權物品,為企業在巴基斯坦的貿易清除了障礙。該系列案件涉及商標異議和無效宣告;版權登記和異議;警告函和警示性公告;民事訴訟和司法突襲等多種案件類型,幾乎窮盡了所有法律手段。辦案過程一波三折,但案件結果振奮人心,可謂國內企業在海外維權的范例,其經驗值得推廣。
巴基斯坦這一系列案件開始于一個近似商標的異議案件。在為企業提供近似商標監視服務時,我們發現了一件近似商標,企業決定提起異議。在辦理商標異議案件的過程中,我們抽絲剝繭,發現被異議人及其關聯公司在巴基斯坦還申請了其他近似商標。在我們的建議下,企業對這些近似商標全部提起了異議。
在收集異議案件證據材料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被異議人除了申請近似商標,還有實際的商標侵權行為。與此同時,企業收到經銷商的報告,在當地發現假冒產品。經過深入調查,我們發現假冒商品的銷售主體與商標異議案件的被異議人都有交集。隨后,系列案件從行政領域跨到訴訟領域,錯綜復雜,逐漸織成了一張大網,最終將多個侵權人一網打盡。本文將以該系列案件為例,介紹巴基斯坦商標侵權糾紛的應對策略。
一、提前布局
1、商標注冊
商標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 具有嚴格的地域性。商標專用權僅在商標注冊的國家和地區受到法律保護,非注冊國家和地區沒有提供保護的義務。企業若有志于將其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就應當及時在產品出口國進行商標注冊。系列案件的權利人是國內知名企業,非常重視海外知識產權的布局和維護。早在2007年就已在巴基斯坦注冊了商標,并按時辦理了商標續展。這些注冊商標是民事訴訟案件中最穩定的權利基礎,也是最終贏得訴訟、打擊侵權的關鍵所在。
在巴基斯坦申請注冊商標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向當地知識產權組織提交申請,二是通過馬德里國際注冊的方式指定。通過這兩種途徑取得巴基斯坦商標注冊后,商標專用權獲得的保護力度是相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一。
2、版權登記
在知識產權領域,版權相對比較冷門,企業的重視度不高。事實上,版權也是打擊商標侵權案件的重要權利基礎。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是《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成員國,權利人可依公約享有國民待遇。版權登記則可以幫助權利人明確權利的歸屬,發生侵權行為時,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進行維權。在該系列案件中,企業以版權登記為基礎進行了司法突襲,查封了侵權產品的儲藏窩點,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巴基斯坦版權登記主管部門是版權局。版權登記申請提交后,版權局對各種申請文件和信息進行審查,對于不符合規定的會要求申請人補正,對于符合要求的申請予以公告。在公告期間,利害關系人可以提起異議,被異議人則應當積極答辯。
二、日常維護
1、商標和版權監視
商標注冊和版權登記是權利維護的第一步,企業保護商標專用權還需要防范他人侵權,為此要做好日常的監視工作。以便及時發現近似商標或版權授權,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商標和版權的監視通常有三種方法:第一,依托專業的國際化知識產權事務所,在海外密切關注近似商標和版權的動向。這種方法準確度高、反饋速度快,可以及時獲得高質量的法律意見。缺點在于監視的人工成本較高。第二,借助技術手段,通過專業的軟件監視商標公告,可以捕捉到近似商標和版權的動向。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費用比較低,缺點在于信息有滯后性。有時雖然監視到了近似商標,但已經錯過采取法律措施的窗口期,從而增加了維權成本,甚至造成遺憾。第三,依靠內部經銷商網絡,通過風險報告的方式進行預警。假冒侵權產品與經銷商的利益密切相關,因此經銷商往往有較高的積極性,而且常常能提供有價值的證據和線索。缺點在于經銷商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忽略了近似商標和版權的公告,從而錯失采取法律措施的機會。
2、商標版權異議和無效宣告
監視到近似商標和版權之后,企業要積極采取法律措施進行打擊。對于申請中的商標和版權,應當在公告期內提起異議,阻止其注冊。如果發現近似商標或版權已經注冊,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認定其注冊無效。
巴基斯坦商標異議的程序大致包括五個階段:1),異議人提交異議申請,被異議人提交答辯申請。2),異議人提交詳細的異議理由和證據材料,被異議人提交詳細的答辯理由和證據材料。3),異議人和被異議人提交質證理由。4),聽證,知識產權組織會安排審查員聽取雙方的意見。5),審查員作出裁定。如果審查員認為異議理由成立,將作出決定不予核準被異議商標注冊。如果被異議人不服,可以申請復審。
在該系列案件中,中國企業的版權申請在公告階段被侵權行為人提出異議。我們代表中國企業積極答辯,最終版權申請獲準登記。隨后,我們監視到侵權行為人又提交了數十件版權申請和百余件商標申請,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代表中國企業全部提起了異議。經過我們積極舉證和爭辯,最終取得了全部異議案件的勝利。
3、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是指權利人將其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況,有關貨物的基本情況,知識產權合法使用情況和侵權貨物進出口情況以書面形式通知海關,以便海關在對進出口貨物的監管過程中主動對有關知識產權實施保護。巴基斯坦有成熟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制度,可以從源頭上扼制侵權行為,實踐證明這也是行之有效的維權手段。
商標權利人可以將注冊商標的信息在巴基斯坦海關進行備案,向工作人員報告基本情況,并請求查扣出口至巴基斯坦的侵權產品。除此之外,還可以向海關工作人員開展培訓(training session),講述商標權的基本信息、權利人因侵權產品遭受的損失等情況,說明識別侵權貨物的方法。以便海關工作人員查扣侵權貨物,通知權利人采取應對措施。
三、正面應對
1、警告函
在發現侵權行為后,企業可以第一時間向侵權行為人發送警告函。警告函的主要內容是說明商標權的所屬情況,明確告知對方其行為已經侵犯了他人商標專用權,警告對方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以后續采取法律措施給對方施加壓力。
大多數情況下,侵權行為人收到警告函之后會有所收斂,起碼短時間內停止侵權行為,可以為權利人籌備其他法律手段、收集證據材料贏得時間。但也有部分侵權行為人完全不管不顧,這時警告函的作用就是為后續訴訟留下證據。
2、警示性公告
在發現侵權行為后,企業可以在當地報紙等媒體上刊登警示性公告。將權利人的基本情況廣而告之,同時公開對侵權行為進行嚴厲警告。既可以幫助消費者識別侵權貨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侵權行為。
不僅如此,在訴訟階段也可以刊登警示性公告。將案件基本情況包括禁令等信息公之于眾,對與侵權行為相關的主體進行警示,同時可以幫助權利人消除侵權貨物帶來的負面影響。
3、司法突襲
司法突襲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警察進行,另一種是通過聯邦調查局。通過警察進行的突襲以訴訟為基礎。具體流程是:原告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簽發突襲的命令,然后由警察實施。突襲之后,法院會查抄侵權物品。由于法院簽發命令之前會進行聽證,所以這種途徑的效率比較低。
通過聯邦調查局進行的突襲以版權登記為基礎。聯邦調查局確認突襲地點并做前期準備工作,大約10-15天左右可以實施。突襲之后,侵權物品將被查抄并監管,后續會予以銷毀。如果權利人的版權已經注冊,那么這種突襲的效率很高。理論上,即便版權處于申請過程中,權利人也可以申請突襲。
該系列案件中,侵權產品的外包裝與中國企業的產品外包裝高度近似,但是商標文字不同。在我們的建議下,企業果斷以版權登記為基礎申請突襲。聯邦調查局很快查封了侵權產品的儲藏窩點,并將侵權產品全部銷毀,高效地阻斷了大批侵權產品進入流通環節,降低了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
4、訴訟和禁令
訴訟是打擊侵權行為的終極法寶,可以一攬子確認侵權狀況,銷毀侵權物品,禁止侵權行為,獲得請求賠償,必要時將侵權行為人繩之以法。實踐中,權利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在訴訟過程中,可以請求法院簽發禁令,要求侵權行為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減少侵權產品的流通,減少對權利人的損害。
在該系列案件中,訴訟程序耗時最長、難度最大,但打擊侵權行為最為徹底。根據法院生效判決,侵權行為人被告將永久不得實施侵犯企業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結語
以上是巴基斯坦應對商標侵權糾紛的各種策略。商標注冊和版權登記適合企業在前期進行布局,作為后期解決糾紛的權利基礎。商標和版權的監視、異議和無效宣告,以及海關保護,是企業基本的日常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長期關注,作為發現侵權行為的手段。在應對實際發生的糾紛時,警告函和警示性公告的力度相對比較弱,可以作為輔助手段。司法突襲通常成本低、效率高,可以作為快速的解決方案。訴訟雖然費用高、效率低,但卻是從根本上維護權利人利益的途徑。各種措施互相配合實施是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得以維護的有力保障。
相關閱讀: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一)│ 英國商標注冊制度詳解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 印度商標維權路徑探析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三)│ 印度專利申請加快審查途徑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四)│ 美國專利申請加快審查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五)│ 歐洲單一專利和統一專利法院制度介紹(上)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六)| 南非商標保護的主要路徑(上)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六)│ 南非商標保護的主要路徑(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七)│ 巴西專利申請的加速審查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八)│ 淺談印度專利分案申請實務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九)│ 非洲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制度特色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 新加坡:通過主張商標假冒侵權對在先商標權進行保護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一)│ 印度尼西亞著作權保護情況概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二)│ 緬甸商標保護制度及近況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三)│ 土耳其專利申請途徑及現狀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四)│ 印度與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制度的異同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五)│ 印度尼西亞簡易專利制度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六)│ 越南最新知識產權法關于商標制度的修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七)│ 印度尼西亞發明專利制度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八)│ 歐洲單一專利和統一專利法院制度介紹(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十九)│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知識產權立法綜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 阿聯酋專利制度制度概況及特點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一)│ 加拿大商標注冊和侵權救濟淺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二)│ 淺談俄羅斯對商標的保護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三)│ 越南知識產權司法制度研究(上)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三)│ 越南商標制度介紹之申請注冊篇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三)│ 越南商標制度介紹之異議無效篇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三)│ 越南商標制度介紹之侵權維權篇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三)│ 越南著作權保護情況概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四)│ 印度尼西亞商標制度介紹之注冊申請篇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四)│ 印度尼西亞商標制度介紹之侵權維權篇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四)│ 印度尼西亞商標授權確權制度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五)│英國專利制度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六)│ 韓國專利申請和審查程序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七)│ 歐洲專利制度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八)│ 歐盟商標撤銷和無效程序簡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二十九)│ 法國專利制度概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三十)│ 俄羅斯專利制度概況及特點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系列文章(三十一)│ 新加坡專利申請異議和專利復審及撤銷程序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二)│ 李早陽:日本局部外觀制度介紹——申請篇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三)│ 崔錫強:意大利專利申請和審查程序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四)│ 曲虹:法國商標保護的主要路徑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五)│ 柳冀:墨西哥專利制度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六)|郭姍姍:墨西哥商標申請及保護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七)|張立國:德國專利和實用新型制度概述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八)|丁苗:新加坡商標法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三十九)|杜仙:印度尼西亞展會知識產權保護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王福萍:日本商標法修改要點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一)|鄒丹:新加坡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方式概覽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二)|唐婉:日韓引入商標共存同意制度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三)|魏曉萍 宋芮:緬甸商標異議制度簡介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四)|美國專利保護制度介紹
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五)|美國專利審查實踐中現有技術文件的核查
(原標題:巴基斯坦商標侵權糾紛應對策略)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任羽瀟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編輯:IPRdaily趙甄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巴基斯坦商標侵權糾紛應對策略|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與布局(四十七)(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