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提供的被訴侵權產品來源證據與其合理注意義務程度相當的,可以認定其完成前款所稱舉證,并推定其不知道被訴侵權產品侵害知識產權?!?br/>
合法來源抗辯制度作為我國知識產權制度中的一項特色制度,向善意的使用者、銷售者、許諾銷售者提供了免除賠償責任的機會,為侵權產品流通環節主體提供了一項侵權損害賠償抗辯事由,其法理基礎在于善意第三人的信賴保護。
為推動“兩行動,兩措施”工作走深走實,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近日,未央法院審理了一起依法適用合法來源抗辯的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原告系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人,該商標上部為篆體“景德鎮制”字樣,中部為景德鎮首字母圖形,下部為簡體“景德鎮”文字。商標核定使用商品范圍包括瓷質茶具,注冊有效期經續展至2029年7月27日。原告通過公證購買的方式在被告某茶葉店處購買了茶杯一套,發現被告銷售的茶杯杯底印制“景德彩瓷”標識,該標識與涉案商標中簡體“景德鎮”讀音、含義近似,與篆體“景德鎮”讀音、含義近似,主張被告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訴至未央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承擔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庭審中,被告辯稱其涉案商品有合法來源,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并提交購貨清單、付款記錄及銷售證明等證據予以佐證。經查,前述證據均能證明案涉商品系其從案外人某陶瓷商行處進貨取得,且進貨價格符合市場價。
未央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商標系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用以證明使用該商標的陶瓷產品具有主要原料來源于景德鎮及周邊地域并在景德鎮地區制造等特定品質。是否侵犯證明商標權利,不能以被控侵權行為是否容易導致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作為判斷標準,而應當以被控侵權行為是否容易導致相關公眾對商品的原產地等特定品質產生誤認作為判斷標準。被控侵權產品在商品底部使用“景德彩瓷”標識,足以起到標識商品來源的作用,屬于商標意義上的使用,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被告作為經營茶業的個體工商戶,其所舉證據能夠證明被控侵權產品系其從案外人處,通過合法渠道,以合理的價格購入,并能夠證明直接的供貨方,其已盡到與其經營規模、專業程度、市場交易習慣等相匹配的注意義務,法院最終采信了被告的合法來源抗辯。最終判決被告停止銷售侵害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駁回原告主張被告支付賠償款的訴訟請求。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上訴,本案已生效。
法官說法
銷售商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其仍應停止侵權。被告主張合法來源抗辯的,應當舉證證明合法取得被訴侵權產品的事實,包括合法的購貨渠道、合理的價格和直接的供貨方等。提供的被訴侵權產品來源證據與其合理注意義務程度相當的,可以認定其完成前款所稱舉證,并推定其不知道被訴侵權產品侵害知識產權。被告的經營規模、專業程度、市場交易習慣等,可以作為確定其合理注意義務的證據。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三條第三款
本法所稱證明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務,用以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地、原料、制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的標志。
第十六條第二款
前款所稱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
第六十四條第二款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原標題:商標侵權之合法來源抗辯您清楚嗎?)
來源:未央法院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商標侵權之合法來源抗辯您清楚嗎?(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未央法院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