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原標題:案例研讀 |北京知產法院二審審結涉“智聯招聘”不正當競爭案,對反法“一般條款”與“互聯網條款”關系予以界定
《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與“互聯網條款”關系界定
裁判要旨
1.《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制的“插入鏈接、強制進行目標跳轉”行為,主要指在他人的網站頁面上強行實現自己的意志和操作指令,對他人網站的用戶訪問量進行直接分流等行為,侵權人在網絡環境下誘導用戶進行相應操作以實現其所意欲追求的不正當競爭目的的行為,因不屬于利用技術手段主動、強行在他人網站中“插入鏈接、強制進行目標跳轉”,去影響用戶選擇的情形,故不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但可能違反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的規定。
2.《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的兜底條款并沒有為競爭行為的正當性與不正當性劃清界限或做出指引,“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只有在同時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原則和精神時,才能夠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案情簡介
“智聯招聘”網站系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網站,由原告(被上訴人)北京智聯三珂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智聯公司)、北京網聘咨詢有限公司(簡稱網聘公司)共同經營?!爸锹撜衅浮本W站“智聯簡介”頁面介紹:智聯招聘創立于1994年,目前擁有1.7億職場人用戶,累計合作企業數達450萬……
被告(上訴人)魔方網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魔方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省錢招”的瀏覽器插件,其網站頁面介紹,“省錢招”插件于2018年3月上線,支持多種瀏覽器安裝,通過35個招聘渠道同步比價“最低1元、即可采購三大網站簡歷、智聯x前程x獵聘、省錢神器?操作簡單?全網比價”“省錢招、簡歷省錢神器、用省錢招每天下載10份簡歷、1年節省84 000元、相比于其他網站1份簡歷高達50元、60元 、同一份簡歷通過省錢招全網比價后僅需5元、省錢招可實現全網簡歷最低價購買、節省企業70%簡歷購買費用”。
用戶下載并安裝“省錢招”插件,注冊“省錢招”賬戶后,打開并登陸“智聯招聘”網站,瀏覽并選擇一份簡歷,此時彈出窗口“省錢招提示已找到更低價格的下載渠道通過省錢招下載 最低僅需5元”,點擊下載該份簡歷,彈出窗口顯示“此份簡歷最低價格為6元,比智聯下載節約21元”,窗口底部顯示有“通過省錢招下載”與“通過智聯下載”按鈕。點擊“通過省錢招下載”按鈕并下載簡歷后,再打開魔方公司網站,亦顯示有上述下載的簡歷,顯示下載渠道為“智聯(?。?,點擊簡歷可瀏覽該其中全部信息。魔方公司還認可其“省錢招”插件的一項功能為將用戶不同平臺賬戶中的簡歷自動同步于其“省錢招”賬戶,便于用戶對通過不同渠道下載的簡歷進行集合管理,該個人賬戶中的簡歷信息還將自動同步于“省錢招”共享云端存儲空間,可供其他用戶進行瀏覽和下載。此外,魔方公司曾以求職者的身份向“智聯招聘”網站投放了內容完全一致的“簡歷”19份,其中虛構求職者年齡、學歷、職位等信息,但內容主體為“省錢招”插件的推廣宣傳。魔方公司還存在向二原告員工批量發送廣告郵件的行為等。
判決結果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于2020年12月30日作出(2019)京0105民初22451號民事判決,判決魔方公司立即停止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聲明,為二原告消除不良影響;賠償二原告經濟損失100萬元及合理費用65261元。
魔方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于2021年7月28日作出(2021)京73民終1092號民事判決,在對一審判決部分法律適用不當之處予以糾正的基礎上,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分析
隨著網絡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領域利用技術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各種新型被訴侵權行為不斷涌現,這些行為是1993年《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11項具體侵權行為類型所不能涵蓋的,故法院在判斷此類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時,通常援引第二條原則性條款的“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進行個案裁判。
我國2017年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首次新增了規制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互聯網條款”。該條款第一款為宣示性條款,不具備實質意義;第二款第(一)至(三)項基于在先裁判歸納、列舉了三種網絡領域不正當競爭的具體情形;第二款第(四)項為防止掛一漏萬的兜底性條款。2019年《反不正當競爭法》未對“互聯網條款”進行修改。
司法實踐中,關于《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至(四)項規定應當如何理解和適用、第(一)至(三)項和第(四)項的關系應如何界定和選擇適用,第二條和第十二條的適用關系應當如何協調等問題,均存在較多爭議和困惑。近年來,我國法院雖然先后作出若干適用“互聯網條款”進行裁判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的適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但較少有判決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和第十二條適用關系的界定和協調,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至(三)項和第(四)項的關系解讀及適用范圍等進行深入探討。
本案二審判決嘗試在個案裁判的分析論證中,對上述條款的具體內涵、適用情形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解讀、界定和協調,以期對未來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審理中的法律適用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智聯公司、網聘公司基于其商業模式獲得的競爭優勢受法律保護
本案中,“智聯招聘”網站系智聯公司、網聘公司合法運營,用以提供招聘服務的平臺,用戶可通過付費的方式獲取“智聯招聘”網站上所收錄的簡歷?!爸锹撜衅浮本W站以其簡歷資源的豐富性、真實性而吸引用戶流量、建立市場競爭優勢。魔方公司作為同業競爭者,提供服務的主要方式亦為在自身經營的網站上展示所收集的簡歷資源,有償提供給用戶,獲取商業利益。因而,作為承載簡歷資源的載體,相關網站吸引用戶流量的能力便構成網站經營者的主要競爭優勢。該競爭優勢的形成,往往需要經營者從各方面投入大量成本,諸如信息資源獲取渠道的建立、以技術手段優化用戶體驗、廣告宣傳等等,且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以獲取市場認可。反不正當競爭法系以投入作為產出的必要條件,規制不勞而獲、搭便車、借他人經營投入獲取自身利益的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
在案證據顯示,“智聯招聘”網站經過長期經營和宣傳,在國內招聘行業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擁有龐大而穩定的用戶群體,形成較高的用戶粘性,這背后是其長期、持續付出的經營投入和心血。因此,智聯公司、網聘公司基于其商業模式,通過多年經營和宣傳在國內招聘行業所獲得的競爭優勢,屬于應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合法權益。
二、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在“智聯招聘”網站插入鏈接,進行比價及獲取簡歷資源的行為,損害了智聯公司、網聘公司的經濟利益
本案中,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瀏覽器插件,在用戶選擇“智聯招聘”網站提供的服務時,篡改“智聯招聘”網站頁面設置,插入比價窗口鏈接,以更低的價格誘導用戶。在用戶點擊鏈接中“通過省錢招下載”按鈕后,頁面將跳轉至魔方公司經營的網站,用戶轉而接受魔方公司提供的服務。以更低價格提供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的行為本身通常不具有可責性,反而可能成為促進市場發展的良性競爭因素。但正當競爭環境下,宣傳自身低價的行為應發生在公開市場,就宏觀而言不同經營者暴露于消費者的機會相當,消費者可根據其從公開市場上獲得的信息進行權衡,最終選擇服務主體,亦即消費者選擇應在其從公開市場上獲取信息之后。
而本案中,魔方公司宣傳自身低價的行為并非發生在公開市場,其向消費者輸送低價信息的渠道為他人通過自身經營而形成的相對特定的交易空間,即“智聯招聘”網站,其通過利用“省錢招”插件在“智聯招聘”網站插入鏈接的方式,截取了“智聯招聘”網站的用戶流量,掠奪了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基于其經營成本所將獲得的經營成果,阻礙了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與用戶之間的正常業務往來,破壞了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以投入創造產出”的商業經營模式,嚴重損害了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的利益。
關于“省錢招”插件讀取用戶從“智聯招聘”網站下載的簡歷信息,將其原本未收錄的簡歷存儲到自身數據庫,以更低價格提供其他用戶下載使用的行為。二審法院認為,“省錢招”插件幫助用戶集合存儲其從不同平臺下載的簡歷這一功能并無不妥,但該功能僅應針對特定用戶自身的信息資源,而非將該用戶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存儲到其網站數據庫中,成為面向不特定用戶的經營資源。不論“省錢招”插件用戶是否同意該插件在整合來源于不同平臺的簡歷時,將其個人賬戶中的簡歷提取為公共資源,該插件的實際效果體現為越多的用戶越充分地利用“智聯招聘”網站進行簡歷下載,魔方公司的網站就相應地為自身積累更多的簡歷資源。
即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直接將“智聯招聘”網站的用戶規模、產品價值作為自身的競爭優勢,明顯屬于搭便車的行為,損害了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的利益。而且,魔方公司在利用用戶與“智聯招聘”網站之間的業務往來為自己不斷積累簡歷資源的同時,又以相同的簡歷和更低的價格誘導更多的用戶登錄其網站,加大了截取“智聯招聘”網站流量的力度,從而進一步損害了智聯公司、網聘公司的利益。
三、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在“智聯招聘”網站插入鏈接,進行比價及獲取簡歷資源的行為具有不正當性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項、第(四)項和第二條的關系解讀
通常認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項中規定的“插入鏈接、強制進行目標跳轉”在互聯網領域中主要表現為,在原經營者網絡產品或服務基礎上插入新的鏈接或標志,攔截或屏蔽原有“目標”內容,使網絡用戶“跳轉”到新網絡產品或服務(通常由侵權人提供)的行為;第(四)項規定的“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屬于兜底性的概括條款,從字面上看,該兜底條款并沒有為本條有關競爭行為的正當性與不正當性劃清界限或做出指引,某種行為是否屬于“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仍需要結合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則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基于商業機會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被訴行為而遭受損害,并不意味著該被訴行為必然構成不正當競爭。網絡環境下,新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業態不斷涌現,某些被訴構成妨礙、破壞他人提供網絡產品或服務的行為可能并不違反商業慣例,甚至可能是正當競爭的新常態,從長遠看有利于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福祉,故司法應當對新類型的網絡競爭行為采取適度審慎規制的態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司法應當對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采取有別于線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裁判尺度。任何被訴侵權行為,無論其發生于網絡環境中還是發生在線下,只要該行為不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通過不正當手段攫取他人合理預期的商業利益,均應當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
從這個意義上講,《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的“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只有在同時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原則和精神時,才能夠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二)魔方公司實施的涉案被訴侵權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本案中,魔方公司上訴主張“省錢招”插件相當于一款比價插件,其比價行為具有正當性,自始至終均沒有影響“智聯招聘”網站的正常運行;用戶是否接受 “省錢招”插件的服務系其自行選擇,不存在魔方公司篡改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網站頁面設置的事實;魔方網聘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獲得用戶的簡歷資源,獲得了用戶的許可和授權,該行為具有合法性。
對此,二審判決認為,其一,雖然“省錢招”插件需要用戶下載安裝并注冊“省錢招”賬戶后才能正常使用,但從“省錢招”插件安裝后在“智聯招聘”網站中顯示的簡歷比價方式看,其僅顯示智聯招聘網站和自身的比價,明顯不具有中立性,該插件顯然系魔方公司專門針對包括“智聯招聘”網站在內的相關招聘網站開發的、以低價簡歷為營銷噱頭和誘因的導流性插件。魔方公司明知用戶在看到相關低價的簡歷比對信息時,通常均會選擇價格更低網站的情況下,仍然積極進行宣傳并向用戶提供“省錢招”插件進行下載,主觀上明顯具有通過該插件獲取智聯公司、網聘公司網站相關簡歷資源并進行導流的故意,客觀上也確實通過誘導客戶安裝該插件實現了獲取“智聯招聘”網站簡歷資源和導流的效果。其二,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獲取用戶個人賬戶中簡歷的行為,無論其是否獲得用戶的授權許可,均不影響該行為的不正當性。如上文所述,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將用戶個人賬戶中的簡歷提取為公共資源后,該插件的實際效果體現為越多的用戶越充分地利用智聯招聘網站進行簡歷下載,魔方公司的網站就相應地為自身積累更多的簡歷資源。即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直接將“智聯招聘”網站的用戶規模、產品價值作為自身的經營基礎和競爭優勢,明顯屬于搭便車的行為。而且,在魔方公司依附用戶與智聯招聘網站之間的業務往來為自身積累簡歷資源的同時,又以相同的簡歷和更低的價格轉而截取“智聯招聘”網站的流量,該行為的不正當在此過程中體現得愈加明顯。其三,魔方公司開展自身經營業務不應當妨礙、破壞智聯公司、網聘公司在合法商業模式下開展的經營活動,“省錢招”插件的使用,使魔方公司在持續、便捷獲取“智聯招聘”網站簡歷資源的同時,也節省了自身的大量經濟投入,其有計劃、分步驟從“智聯招聘”網站獲取簡歷資源并進行導流的行為,本質上屬于不正當地利用他人通過長期經營積累的市場成果,為自己快速謀取商業機會和競爭優勢的行為,具有明顯的主觀惡意,妨礙、破壞了智聯公司、網聘公司在合法商業模式開展的正常經營活動,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當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
(三)規制涉案被訴侵權行為應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
需要注意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在列舉具體侵權行為形態前,先對侵權行為實施方式這一前提進行了明確,即“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
本案中,“省錢招”插件需要用戶下載安裝并注冊“省錢招”賬戶后才能正常使用,屬于誘導用戶進行相應操作以實現魔方公司所意欲追求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后果。故該行為尚不同于魔方公司利用技術手段主動、強行在“智聯招聘”網站中插入鏈接、強制進行目標跳轉,去影響用戶選擇等情形,故應認定該行為未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但如前文所述,魔方公司通過“省錢招”插件,在用戶瀏覽“智聯招聘”網站的簡歷時彈出窗口,提示可以更低價格提供此份簡歷,以低價引流用戶的行為明顯具有不正當性,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應認定構成“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的規定。
此外,魔方公司在其網站未收錄有某份簡歷的情況下,通過用戶從“智聯招聘”網站下載該簡歷后,提取該簡歷至其數據庫,再將該簡歷以更低價格出售給其他用戶,無論其獲取用戶個人賬戶中簡歷的行為是否獲得用戶的授權許可,該行為均不具有正當性,妨礙了智聯公司和網聘公司基于其合法商業模式開展的人力資源服務經營活動,亦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的“其他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一審判決相關法律適用存在不當之處,但相關認定的主要理由充分,結論正確,二審法院在對其適用法律不當予以指明的基礎上,對其認定結論予以確認。
四、魔方公司在“智聯招聘”網站以虛假簡歷形式投放廣告的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
本案中,魔方公司以求職者的身份向“智聯招聘”網站投放了內容完全一致的“簡歷”19份,其中虛構求職者年齡、學歷、職位等信息,但內容主體為“省錢招”插件的推廣宣傳。對此,二審法院認為,“智聯招聘”網站系專門提供招聘服務的平臺,以提供真實、準確、充足的簡歷,為求職者與企業用戶之間創造可靠的招聘機會為主要服務。魔方公司作為同業競爭者,以虛假簡歷的形式向“智聯招聘”網站投放廣告,擾亂了智聯公司、網聘公司對“智聯招聘”網站的正常經營,客觀上容易降低用戶在“智聯招聘”網站上篩選簡歷的體驗感,系以不正當手段削弱智聯公司、網聘公司競爭力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擾亂了市場公平的競爭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該行為雖然發生于網絡環境中,但從其行為性質和表現形式看,應不屬于經營者利用技術手段實施的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故不宜認定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四)項的規定,應認定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規定。
來源:知產北京
作者:劉義軍 審二庭
編輯:IPRdaily王穎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茶飲的商標故事(五)|零糖飲料,年輕人的解藥?(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報名倒計時!尋找2021年“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活動正式啟動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知產北京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