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科技:新型塑料袋溶于水變“牛奶”,竟然還能喝!
塑料在高溫中不斷變換形態,覆蓋了消費社會里每一個個體。10年里,當“限塑令”將“環保有價”的理念推向公眾時,科技也不斷追逐消費者的環保需求,名目繁多的“環保塑料袋”上了貨架、篩選塑料比重法、降解再生的化學手段等成為大熱的環保課題。一家中國企業以聚乙烯醇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水溶性購物袋,樣式、價格近似普通塑料袋,為智利乃至全球“禁塑”提供了一種新解決思路。
新型塑料袋為什么會溶于水? 塑料在高溫中不斷變換形態,覆蓋了消費社會里每一個個體。智利發明家展示了一種新型“塑料袋”——完全溶于水且非石油衍生物。 實驗者將白色的塑料袋放在透明的水瓶中,不一會,白色塑料袋果然與水發生了溶解??茖W家表示,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開展生產,用以解決傳統塑料袋帶來的環境問題。
購物袋扔進水里能喝下去?這不是在開玩笑。
一家中國企業以聚乙烯醇為主要原料生產的水溶性購物袋,樣式、價格近似普通塑料袋,為智利乃至全球“禁塑”提供了一種新解決思路。
智利政府于本月3日頒布“禁塑法”,將禁止全國所有超市、商鋪向購物者提供塑料袋。由此,智利將成為拉美首個全面禁止商家提供塑料袋的國家。
路人手提塑料袋。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
新型購物袋遇水即溶還能喝
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面對記者們的“長槍短炮”,智利SoluBag公司總經理羅貝托·阿斯泰特真沒少喝溶進水里的購物袋。
記者們為了拍到更好的畫面,一次次要求阿斯泰特:“麻煩再演示一遍!”
阿斯泰特不厭其煩地把一個個聚乙烯醇環保袋塞進玻璃壺,展示其入水即溶的過程,待其變成乳白色液體后,一次次舉杯飲盡:“祝大家身體健康!干杯!”
阿斯泰特將聚乙烯醇水溶性購物袋溶于水中后,一飲而盡。新華社記者王沛攝
這種新型環保水溶袋,看起來與普通塑料袋一模一樣,但其主要原料聚乙烯醇是水溶性生物降解材料,對人體無害,其余添加材料也全為食品級。
而研發這種水溶袋的,是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
“一個普通塑料袋需要400年才能降解;而一個聚乙烯醇水溶袋,降解只需5分鐘,可謂‘看得見的降解’?!?br/>
“感謝中國公司的材料和技術,讓我們將來得以在智利生產聚乙烯醇水溶袋,為智利‘禁塑’提供了解決方案?!卑⑺固┨貙τ浾哒f。
聚乙烯醇水溶性購物袋溶于水中。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
原材料中國造 量產后價格低
發明這種“能喝的購物袋”的,是一家來自中國廣東的公司。
公司總經理李玲玉告訴記者:“如果將聚乙烯醇水溶袋丟進大海,它會在海水中迅速溶解消失,最終可通過微生物完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造成‘白色污染’?!?br/>
“用于制作聚乙烯醇水溶性購物袋的原材料是在中國發明的。是我們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的項目之一?,F在我們與智利公司合作,將其用于制作購物袋,我們負責生產原料、提供技術支持,智利公司負責產品的市場和銷售?!崩盍嵊裾f。
目前聚乙烯醇水溶袋尚未投產。阿斯泰特用于演示的袋子,均在廣東省清遠市生產。
聚乙烯醇水溶性購物袋溶于水中。新華社記者王沛攝
目前中智兩國公司已共同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有關這種新型購物袋的兩項發明專利申請,其中一項同時提交了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
“自2015年起,我們一直在優化配方、降低成本。若水溶袋像普通塑料袋這樣量產,我們可以達到近似普通塑料袋的價格?!崩盍嵊裾f。
阿斯泰特計劃在智利設廠,于今年年底開始投入量產,向全球銷售。
“如果水溶袋比普通塑料袋價格高3、4倍,我相信在‘限塑’的國家,大家仍然不會使用。所以,實現量產、降低成本,使其達到與普通塑料袋一樣的價格,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卑⑺固┨卣f。
下雨天也不怕
在經常下雨的國家,拎著這種購物袋從超市出來,是不是就糟糕了?
“不會!我們可以設計不同水溶溫度的產品,從常溫25攝氏度左右,到75攝氏度,到超過90攝氏度,均可。在經常下雨的國家,可以使用遇熱水溶解的產品?!崩盍嵊窕卮?。
阿斯泰特也向記者展示了兩種聚乙烯醇產品,一種外觀與普通塑料袋一致,常溫下遇水可溶,用于替代塑料袋;另一種外觀與無紡布袋一致,超過90攝氏度可溶,用于替代現在市面上的無紡布袋。
阿斯泰特展示聚乙烯醇水溶性無紡布袋。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
延伸閱讀:
環保塑料袋成巨大商機?最終仍被送進填埋場或焚燒場;
塑料會贏嗎?
“限塑令”落地十載,效果究竟如何?
真實的答案也許只有垃圾填埋場知道。紀錄片導演王久良把鏡頭對準了平均使用時限25分鐘、降解卻需要至少200年的塑料制品。
但在成為垃圾山之前,它是日使用量30億個、隨手可得的塑料袋;它是日流動量上億個、輾轉全國各地的快遞袋;它是一天可以壘成幾百座山峰、間接喂飽了超過2000萬張嘴的外賣盒;它還是農村的“白色海洋”。
塑料在高溫中不斷變換形態,覆蓋了消費社會里每一個個體。10年里,當“限塑令”將“環保有價”的理念推向公眾時,科技也不斷追逐消費者的環保需求,名目繁多的“環保塑料袋”上了貨架、篩選塑料比重法、降解再生的化學手段等成為大熱的環保課題。
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項目是否真正落地,那些“環保塑料袋”被丟棄后又去了哪里。
10年過去了,裹上層層面紗的塑料從來都沒有缺席。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在官網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就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
關于限塑的努力,還在繼續。
環保還是商機?
在王久良的鏡頭里,塑料袋是垃圾填埋場絕對的主角。
50多米高的垃圾山上,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收走了,唯有劣質塑料制品無人問津,其中包括無法統計數量的“環保塑料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教授劉建國,并不訝異這些“環保塑料袋”的命運?!碍h保塑料袋需要嚴格的條件才能降解,比如溫度、含水率、特定反應器等,在自然環境下很難降解?!彼⒁獾?,這些“環保塑料袋”的去向,依舊是和各類垃圾混雜在一起,再被壓縮稱重,最終送進填埋場或是焚燒場。
和普通塑料袋唯一的區別,只在于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環保需求,多花了一些錢而已”。
他調查發現,大量標有“可降解”標識的塑料袋,其實是降解材料和不可降解材料混雜在一起的產物。出廠后,就加價搖身變成了“環保塑料袋”,那是巨大的商機。
回到老家,他發現了一個幾乎被塑料包圍的農村。兒時離家還未聽說過的地膜如今成了農田的“主人”。
他發現,農村是一個幾乎“沒有管理的塑料世界”。有環保人士下鄉,在老鄉家里吃飯,一次性塑料餐具擺上了桌子,用完后,老鄉隨手就扔進火爐,塑料碗杯速度消失,然后變成看不見的致癌物二惡英,排向空中,再隨降水循環到農田和河流。
這些被城市淘汰的劣質塑料制品,隨著消費浪潮涌入農村。由于一些鄉村沒有專門的環衛人員和垃圾回收系統,塑料制品借助風和雨,進入河流或溝渠,留在江河湖海和農田山脈。
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
大片的塑料大棚和地膜占領了農田,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在短短30年時間里,地膜的使用量增加了200多倍。研究農村白色污染十余年的蔣高明發現,引發蝴蝶效應使農田樣貌大變的,跟城里人的餐桌有很大關系。
他說,為了生產反季節蔬菜和水果,農村大量建造塑料大棚。而耕地的“白色海洋”地膜,則是為了改善土壤溫度和濕度,以延長經濟價值較高作物的生產季節,最終提高其產量。
在拍攝《塑料王國》時,這名年輕的紀錄片導演注意到了一組數據,從1995年大規模進口洋垃圾到2008年左右,整個洋垃圾回收產業反映在經濟價值上都是一條完美向上的曲線。美國1噸9美元的垃圾,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后,能以上千元的價格賣給小作坊,經過處理后,一噸塑料顆粒的售價甚至直逼五位數,價格“快趕上原材料了”。
“我以為人可以低到塵埃里,卻沒有想到能低到垃圾里?!币淮畏庞郴顒由?,一位大學老師看完影片后哭了。
我們該怎么辦?樂觀點!
在拍攝《塑料王國》和《垃圾圍城》之前,王久良是中國傳媒大學的科班生。那時候,有些“意識流”的他想做一個名叫《超級市場》的展覽,“一種概念化的東西,貨架上擺滿的不是新商品,而是擺滿喝完牛奶的空盒子,吃完冰淇淋的塑料桶什么的,讓垃圾填滿貨架?!?br/>
《塑料王國》在后期制作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思考:表面上看,這些產業在當地可能是支柱,養活了數不清的農村家庭。但當個體利益的獲取建立在損害他人的利益基礎之上時,這又變成了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砍掉這個行業是必須的,要看到更多受影響的人,他們的利益誰來保障,誰又去發聲?”
今年1月起,國家開始全面禁止從國外進口24種“洋垃圾”,砍掉了這個盤桓20余年的產業。王久良從中看到了希望,他想,如果真的征收垃圾稅、自上而下地去推動改革,也許希望就在前方。
這項事業,如今還在推進之中。
京東物流綠色包裝項目負責人也坦誠,塑料快遞袋用量極大,一次性包裝在成本上有很大優勢,目前在快遞行業依然占據主流?!巴菩醒h快遞包裝在社區末端回收存在困難,包裝回收體系和社會基礎設施不健全,也缺乏法律法規來支撐回收企業進行回收?!?br/>
劉建國說,包括塑料袋的問題在內,中國的很多問題都集中在超高速的經濟發展上。這些問題很多發達國家用了上百年才逐步解決的,而中國需要在2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去解決,他希望民眾能給予多一點支持和理解,同時也能從自身出發,更全面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消費行為,反思自己的消費需求。
“其實就是人類走了一段彎路而已?!笔Y高明說,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及時糾正就好。他甚至希望,有關塑料袋使用、濫用、限制、反思以及今后的種種都能被記錄下來,寫進教科書,成為歷史里永遠的一面鏡子。
https://v.qq.com/x/page/u07509xdhvm.html
來源:IPRdaily綜合新華社、新科技前沿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投稿”請投郵箱“iprdaily@163.com”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產業服務平臺,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人,用戶匯聚了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成長型科技企業IP高管、研發人員、法務、政府機構、律所、事務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萬產業用戶(國內25萬+海外30萬);同時擁有近百萬條高質量的技術資源+專利資源,通過媒體構建全球知識產權資產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獲啟賦資本領投和天使匯跟投的Pre-A輪融資。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新華社、新科技前沿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tyccp663.com/”